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掌握机电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生产实践及试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Bz: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与伺服系统、机器人学等。
Az、As:现代控制理论、机器人系统创新设计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机电工程领域。
毕业生工作类型: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研究环节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安全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与工程型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在相关专业领域具备独立从事如下工作的能力:1)防火防爆工程设计及产品开发;2)安全设计、危险辨识、安全评价;3)安全监督管理,安全技术文件制定;4)安全工程咨询、教育与培训。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系统中的安全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系统中涉及燃烧、爆炸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系统中人、机、环等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安全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系统中涉及的燃烧、爆炸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燃爆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系统中安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安全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不同学科背景成员组成的工程团队中体现个人、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安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安全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化学、力学。
主要课程群:无机材料化学基础,应用有机化学,应用物理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化工安全,危险化学物质分析,机械设计与工程制图,电工和电子技术,工程力学,爆炸物理学,工程流体力学及通风,安全系统工程学,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电气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工程计算方法,机械与压力容器安全,安全检测与监控,爆炸危险性及其评估,安全管理与法规,消防工程基础,专业综合实验-安全-课程设计。
毕业生专业领域:兵器、航空航天、公安、民爆、石油石化、安全监察监督管理。
毕业生工作类型:科研及设计、工程及项目管理、安全管理。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安全、化学和力学为主干学科。本专业在燃烧爆炸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毕业生可以在兵器、航空航天、公安、石油石化、民爆等部门从事安全系统设计、燃烧爆炸毁伤作用及物理模型、事故预测与控制、危险环境与状态模拟、燃爆事故再现技术、人机安全、设备安全防护、系统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监管等。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8.5学分。
必修公共课程共计38.5学分。英语类课程8学分,计算机类课程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0学分(8学时),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2学分(1学分/64学时),军事理论及训练2.5学分,文献检索1学分,文化素质类通识教育课专项6学分。
基础课程及工程基础课程共计69.5学分。数学类21分,物理10,电子电工类6分,力学类12分,机械类7.5分,化学类11分,武器类2学分。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共计31.5学分。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4分,安全系统工程3学分,安全检测与监控2学分、机械与压力容器安全2.5分,电气安全工程2学分,安全人机工程学2学分,安全工程计算方法2学分,危险化学物质分析3学分,化工安全2学分,消防工程基础2学分,爆炸危险性及其评估3学分,安全管理与法规2分,管理学概论(网络课堂)1学分,经济学概论(网络课堂)1学分,学科前沿及发展0学分(16学时)。
实践训练课程模块共计29分。其中,专业实践类22学分,机械设计实践5学分,实践训练通识课专项(或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注:所有实践(实验、上机)学时1160学时,计48学分。
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常规武器系统为工程应用背景,培养适应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武器系统分析、设计、研制和实验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可在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武器系统和机电产品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毕业生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武器系统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试验检测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力学、信息与控制、兵器类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武器系统分析和设计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力学、信息与控制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武器系统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武器系统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武器系统设计中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建模与仿真以及试验验证,具备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并通过系统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武器系统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开发、系统仿真和系统实验,包括系统新概念设计、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等,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正确认识兵器技术对于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和贡献,具备将所学兵器技术拓展应用于其它工程技术领域的能力,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实现成就感。
9. 个人和团队:培养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武器系统设计团队的能力,能够以负责人、团队成员等不同角色在团队中进行沟通和协调。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的武器系统设计问题与军方客户及业界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能够熟练运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方式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回应客户需求和质询。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
系统与分析,力学与机械,信息与控制
主要课程(Bz)
武器系统设计基础、武器系统导论、系统工程与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流体动力学、飞航力学、武器系统发射理论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传感与测试技术、微控制器技术、协同控制与仿真技术、导航与制导技术(双语)。
毕业生专业领域: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部门、试验与使用部门、国防科技管理和规划论证部门;涉及到智能机电产品研发、设计与生产的民用领域。
毕业生工作类型:系统管理与决策、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研制与测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复合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围绕智能无人武器系统以及民用领域智能系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
毕业合格标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7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 14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3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兵器、航空航天及相关民用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力学、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相关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力学、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弹药产品设计、弹药毁伤效应及防护、民用爆炸所涉及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包含的弹药产品设计、弹药毁伤效应及防护、民用爆炸等涉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及开发,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研究:具备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和实施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学科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冲击动力学、弹药与武器系统概论、爆炸物理学、终点效应学、炸药与装药、弹道学、弹药工程设计、弹药制导控制原理、动态测试技术、爆炸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爆炸等领域。
毕业生工作类型:科学研究、教学、设计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力学和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设有爆炸与毁伤技术、弹药设计与效应评估、碰撞与冲击动力学、数值模拟与仿真、灵巧毁伤与新概念毁伤、安全防护技术等方向,面向国防和民用工程领域,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9.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共计72.5学分,其中:数学类课程:21学分;物理类课程:10学分;化学类课程:3学分;英语类课程:8学分;计算机类课程: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0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2学分;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2.5学分;文献检索1学分;文化素质类通识教育课专项6学分。
专业基础课程共计34学分,其中:电子电工类7分, 力学类15.5学分;机械类11.5学分。
专业课程共计30学分。
实践训练课程共计27学分。
专业选修课共计6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在力学与数学、土木工程、航天航空、建筑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核技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从事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验、教学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力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力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实际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等)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主干学科:数学、力学。
主要课程(群):数学分析、力学中的数理方法(I)、力学中的数理方法(II)、力学中的数理方法(II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机械工程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基础、塑性力学、振动力学、动态测试技术、应力波基础、板壳力量、爆炸物理学、实验力学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力学相关诸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自然环境与灾害、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开展工作。
毕业生工作类型: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基础力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可在相关岗位上从事系统设计、研究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培养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强化计算科学在力学中的基础教育,并通过专业实验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在力学及其相关的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计开发相关实验手段和软件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毕业合格标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5学分。
基础课程共计96学分,其中:数学类课程29.5学分;物理类课程:10学分;力学类课程:12学分;机械类课程4学分;电子电工类课程4.5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类12学分、英语类8学分、计算机类5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体育类2学分、军事理论1学分;文化素质通识课6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共计24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共计12学分。
实践训练课程共计33.5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兵器及相关民用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相关问题。
2. 能够应用上述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含能材料、含能器件所涉及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针对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包含的含能材料、含能器件及特种电源等涉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设计及开发,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具备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和实施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特种能源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1.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并掌握特种能源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学科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化学,力学, 主要课程群无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应用物化学、材料分学;工程力学、爆炸物理学,燃烧学基础;光电对抗材料基础,功能材料基础,含能材料学;含能元器件设计原理、特种电源技术、含能元器件先进制造技术、高能混合炸药及装药。电工电子、机械设计与制图。
毕业生专业领域:兵器、航空航天、民用爆破和加工。科研技术类、科研管理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化学和力学为主干学科、兼顾机械电子。从化学基本原理、材料性能与制造、到功能器件的设计、制造与性能评估为培养次序。使学学生及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创新设计的思维和实战能力。
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其中:实践训练课程模块共计34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复合)型人才。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相关民用技术领域中从事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与产品开发、试验测试、人才培养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基本要求:
1. 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基础与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系统中涉及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的相关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系统中涉及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相关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理念,考虑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系统中涉及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能够针对系统中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涉及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相关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部门、多行业及学科交叉环境中应用。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安目标探测与识别、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的最新理论、技术及国际前沿动态。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1. 基础层次(Bz)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随机信号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近感探测原理、控制工程基础、电磁波辐射与传播、基于运算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
专业特色课程(3~5门):近感探测原理、近感探测原理实验、武器系统概论等。
2. 高级层次(Az)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群):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随机信号分析与估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近感探测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电磁波辐射与传播、基于运算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专业特色课程(3~5门):近感探测原理、近感探测原理实验、武器系统概论等。
毕业生专业领域:面向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相关民用技术领域,主要从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引信技术、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试验测试、人才培养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工作类型:技术类岗位、商务类岗位、综合管理类岗位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所设置的目标探测与识别、引信技术、武器系统安全与起爆控制等方向体现了本专业特色。其技术服务范围涉及军民两大应用领域。强调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和控制理论的主导作用,注重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应用能力及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合格标准:学生最低毕业学分应达到166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学分不少于31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